教学工作

THIS NAME

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开展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日期:2025-03-2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2025年3月25日下午3时,在综合楼12楼会议室召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第四次集体备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政课教师全体参会,围绕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历史经验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理论成果展开深度研讨,共探新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新路径。

备课会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王寒霜作主题发言,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历史必然性”:从政治基础、经济矛盾与国际环境三方面,论证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逻辑;结合“一化三改”总路线,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和平赎买”“逐步过渡”等政策背后的理论智慧。

与会教师通过案例分析,重点探讨了如何向学生阐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变革”的核心论点。青年教师宋柯柯提出:“需通过对比1949-1956年间工农业产值、基础设施等数据图表,具象化展示制度变革如何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环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团队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献为切入点,通过情景还原、小组研讨等形式,提炼出“独立自主探索道路”“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等理论成果的现实价值。

“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探索时期的成就与曲折”,魏华副教授强调,“需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大庆油田等案例,说明这一时期形成的工业体系与自力更生精神对改革开放的重要奠基作用,同时科学分析历史局限性的主客观因素。”

为提升教学实效性,备课会创新推出“四维教学工具箱”:

1.文献沉浸包:精选《共同纲领》等20份历史文献,开发“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模拟提案活动

2.影像资源库:整合《红旗渠》等纪录片片段,设计“寻找老照片背后的建设者”互动环节。

3.数字叙事展:运用3D建模技术再现156项重点工程分布图,开发VR鞍钢博物馆虚拟研学模块。

4.思辨议题集:设置“社会主义改造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等10个跨时代议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朱冰冰总结指出:“此次备课实现了三个突破——在历史厚度上贯通‘四史’教育,在理论深度上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实践脉络,在情感温度上通过建设者口述史激发青年使命担当。下一步将推动研究成果向‘行走的思政课’转化,组织师生赴社会主义新农村、老工业基地开展实地研学。”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二次集体备课会 下一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推门听课活动圆满成功

关闭